有客戶咨詢說,在使用硬鉻添加劑進行生產的時候,鍍層的尖端和底部分別出現燒焦和結瘤,是怎么回事呢,又該如何解決?這次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進行分析。
關于故障現象
某電鍍車間接到了一批訂單,是采用棒狀陽極對柱狀穿孔針進行鍍硬鉻,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工人發現柱狀穿孔針的頂端有鉻瘤,并且呢,底部的鍍層邊緣出現了燒焦。
于是,生產工人決定通過降低電流密度來解決,在降低槽液的電流密度之后,發現邊緣鉻瘤是消失了,但是(注意這個但是),卻發現其他部位表面由于電流密度過低而達不到鍍層厚度 50 um的要求。
關于故障分析及處理
面對這種情況,生產車間決定向技術部門求助,在得到反饋之后,他們派出了人員去進行調查分析。
技術人員在經過調查分析后認為,被鍍工件有凸出的尖端、邊緣的時候,會導致電流密度分布出現尖端效應和邊緣效應。也就是說,在工件的尖端和邊緣部位,陰極電流密度較大,鍍層就會出現毛刺、結瘤或燒焦現象。
針對這個緣由,技術人員建議生產車間在進行電鍍生產前,需要在工件的尖端前面或邊緣周圍加上導流陰極,這樣的話有兩個作用:
①使得一部分電流由于導流陰極被分散
②這些被分散的電流會被消耗在導流陰極上
而有了這兩個作用,就可以把尖端和邊緣的電流密度給降低,讓鍍件各處的鍍層厚度均勻。經過這番操作之后,生產工人反饋故障得到解決了。
結語
在使用硬鉻添加劑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鍍層不均勻的情況,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故障表現情況來進行有的放矢的處理。同時,我們需要選擇一款分散能力的硬鉻添加劑,像比格萊的硬鉻添加劑Cr-2,不僅分散能力好,而且深鍍能力佳,即使是面對形狀復雜的工件,加工起來也能得到合格的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