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使用裝飾鉻添加劑配制槽液后進行打片,較好的鍍鉻液應有7~8cm的鍍層光亮范圍,高端沒有燒灰,低區不會出現黃膜、彩膜。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總會出現一些故障情況,造成這類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調整?
如果打片后,鍍層的光亮范圍窄,鍍液又較濃(可以測比重,查表估計),低區無黃膜,一般是硫酸過多所造成的。這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因為當鍍鉻采用回收(一般為兩極)措施時,硫酸根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原因是鍍鉻時鉻酸不斷被消耗(工業鉻酐允許含硫酸 0.4%)而硫酸僅為帶出損耗,帶出的硫酸多數又在補加回收水時返回了鍍液,會積累而增加。
在使用鍍鉻添加劑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技術工程師會建議,電鍍廠可以在不斷攪拌下慢慢加入少量計量碳酸鋇或氫氧化鋇,攪拌后再鍍(注意液溫應在原試驗溫度)。加至低區剛無黃膜出現為止。一般情況下光亮范圍都會明顯加寬。
如果僅僅是硫酸過多造成鍍層的光亮范圍窄,則按試驗結果的約70%量加入大槽,沉淀多余硫酸根。
為什么這樣做呢?因為使用裝飾鉻添加劑打片時,肯定有部分鋇離子與鉻酸根結合生成了鉻酸鋇沉淀。存放一段時間,鉻酸鋇會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硫酸鋇,使硫酸根進一步減少。這是鍍鉻液沉淀硫酸根的基本要求,不能按試驗結果的量加入碳酸鋇。
對以上內容有疑問?或者想了解更多關于裝飾鉻添加劑的工藝知識?
發個信息讓我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