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客戶在后臺咨詢,說鑄鐵工件鍍化學鎳之后,為什么通過不了24小時的鹽霧測試?我覺得可以展開來分析一下。
那么,該怎么分析呢?
電鍍生產中常用的鑄鐵件分為三種,分別是灰鑄鐵、球墨鑄鐵和可鍛鑄鐵。鑄鐵件電鍍的難度比一般軋制鋼件的要大一些。這需要從鑄鐵工件的三個材料性質說起。
①鑄鐵工件的含碳量高,如果我們在前處理時酸洗時出現過腐蝕,那么會造成鑄鐵工件的金屬溶解而裸露出碳。由于氫在碳上的析出過電位較鐵上的低,如此一來很容易造成氫在碳表面析出,造成電流效率很低,阻礙了金屬沉積。鑄鐵件、滲碳件、淬水件等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②鑄鐵工件表面是屬于粗糙且存在大量微小氣孔的,這樣會造成真實面積和真實電流密度是會比公稱面積和表觀電流密度要小的。同時,由于工件表面存在大量微孔,這些微孔中容易殘留溶液,那么在清洗的時候會很麻煩。
③鑄鐵工件表面常常有較厚的氧化膜及硅酸鹽不溶物,如果前處理時清洗不徹底,則會造成鍍層粗糙、結合力差。
結語
以上就是造成鑄鐵工件電鍍難的原因,那么,這跟鍍化學鎳后過不了24小時鹽霧有什么關系呢?當然是有關系,因為鑄鐵工件表面有很多孔穴(表面粗糙),化學鍍鎳后很難將其給完全覆蓋住,因此耐蝕性就會變差,那么該怎么解決呢?可以在化學鍍鎳后加入比格萊的油性封閉劑進行后處理,這樣能夠很多地提高鑄鐵工件的耐蝕性,可以通過48小時的鹽霧試驗。